8 @1 \" v. }8 w1 lHaseeb:Tom,你怎么看这场永续 DEX 之战? + c1 |, J$ z3 ^7 b2 P/ F 9 C6 B) Y. {4 S, B, m3 N1 L6 r! KTom Lee:我觉得这就是资本主义在发挥作用。一个产品跑出来了,别人看到就照着做。但正如 Arthur 说的,关键在于领跑者能不能保持领先。如果不能,那市场就真的变成完全商品化的。所以这逻辑也说得通。我还是觉得这个市场会继续变大,因为在我看来,现在参与加密的人还是远远少于传统金融市场的人。 v" m0 x1 A% G5 I$ R2 l' U1 O9 e6 |. n
Tarun Chitra:Arthur,如果你今天要重新当一次交易所创始人,你会做什么?你觉得机会在哪? 2 }- K$ `, u" L5 Z% F2 ] 6 d) O) }7 N- u" l( DArthur:固定收益,不会是永续。我觉得这里有很大的空间。显然我投资了 Pendle,我觉得 Boris 他们的产品非常有意思。利率交易是一个大得多的市场,也更复杂,难点在于要怎么把它做成一个让加密散户觉得有趣、愿意去投机的产品。! J. a: t1 Z, U& U; U% G
2 g! u v2 m/ {5 C: Z4 r: L" X
所以如果要说下一个从 0 到 1 的超级成功产品,我会期待某个人——最好是 Pendle——能做出一种非常黏性、能让人下注某种加密利率的方式,而且要好玩,便于交易。而现在其实不好玩,所以才有一堆永续和衍生品。因为技术上要把固定收益做成一个超级性感又好玩的「Degens 产品」,难度比你复制一个中心化交易所里已有的永续合约产品大得多。# b2 K1 [# T3 B5 j; l, `
F, Q+ _! _: u) R' |
Haseeb:你觉得人们会为了好玩,在加密里交易固定收益吗? ) a8 N3 \$ y. ~/ Z. W- S+ h9 P* O3 I6 C
Arthur:我们可以去交易「猫」。" V5 p# y. V2 z) C) @0 W% n' x) J
- @' K! b/ r2 e3 \. o) {
Haseeb:但要说真的,就算在传统金融里,人们也不会为了「好玩」去交易利率。那可是个庞大的市场。但如果你有……% s0 U6 q$ J) c$ C" `( ~' Z
' h5 n$ f; U3 S L
Arthur:三位数杠杆,比如 1000 倍杠杆,很多东西立马就变得好玩了。! \/ |5 P, @1 ]2 z
S3 I+ M$ d) u" s$ |Haseeb:好吧,这倒也说得通。如果你哪天真复出,我倒是很愿意投你搞的「固定收益娱乐化交易平台」。, f7 w& i2 U+ C+ J* E
8 k0 K- n' B7 @% |9 z
Tom Lee:我想补充一点,其实 Arthur 抓住了关键词——「投注」。我觉得这正是加密的强项。人们可以对不同想法进行对冲、拆分、下注,这才是未来真正大的市场。说到底就是「博彩市场」。现在跑出来的代表项目是 Polymarket 和 Kalshi,未来可能会有「微型投注」,可以是利率、固定收益,甚至是房地产投机,什么都有可能。 / ?) T+ J$ \+ B$ P - E) Z! m4 a2 W5 r2 H# n4 r预测市场和隐私币市场 " i) x+ C* b3 q" V% g& X) [Haseeb:没错。那就顺着这个话题聊预测市场吧。毫无疑问,今年最热的主题之一就是预测市场的兴起。目前两大预测市场是 Polymarket——台上我们几位其实也是投资人——以及它的竞争对手 Kalshi。Kalshi 已经在美国拿到监管牌照,现在交易量也在不断追赶,甚至有时候会反超 Polymarket。它还和 Robinhood 建立了合作,主要在体育博彩上给它带来了大量流量。 9 l9 @ l- a3 ?+ ]. e/ C * C, n# m+ e N5 t: R f! {这里我想聊两个点。第一个是这次 Token2049 上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,Tom,你要不要说说你的小组讨论到底发生了什么? ( \2 o2 {# J' \6 \4 L x5 c! l9 X( R4 c6 b
Tom Schmidt:我其实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,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「戏剧化」。我最近在主持一些讨论会,本来我被邀请主持一个有 Kalshi 成员参加的圆桌。但他们提出抗议,说我可能不是一个「完全中立」的主持人。 5 _# @) p5 p2 L; \2 t1 m U ' \5 Q/ G% F2 z7 }0 M% }; WHaseeb:他们为什么抱怨?, w, Z( | e% M4 L3 N1 {
2 U, ?( O2 D6 o2 z& J: y+ e
Tom Schmidt: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吧,我发过的一些推文他们可能不太喜欢。 5 K) n/ F( @* L3 i1 k3 T8 W ~% \) ?( O
Haseeb:我记得你有条推是说「Kalshi 团队是一群小老鼠」?6 y( I4 _# U3 J/ @
W+ }( U3 B3 |7 [+ d# M: P# D
Tom Schmidt:哈哈,没错,那条推文确实是我发的。不过我自认为还是个挺合格的主持人,会问一些不错的问题,也尽量不让个人偏见影响。但可能这些在推特上看不出来吧。结果就是,我最后被换掉了。 : U4 O0 V. k! t: d/ r1 j0 @ q9 m) \: `1 d" ]- r- m
不过也不算坏事,正好今天早上我有空去吃了咖椰吐司,喝了杯咖啡,算是意外收获。 ; @7 `; y& c% b& h+ ~ V1 t. p- k- E' E" `! v; [" r# i! L: L2 w
Haseeb:哈哈,好吧。除了这事,本周还有一件跟预测市场相关的「热闹事」。那就是上周刚播出的《南方公园》新一集。网上一下子就炸了——这部美国的经典讽刺动画居然把预测市场写进了剧情,里面出现了 Kalshi 和 Polymarket。 % f: P, }$ d% l& Z - Q* B! u. Y% g/ A, D8 \. a结果 Kalshi 立马发推,说这是「一集完全关于 Kalshi 的南方公园」。Polymarket 当然不干了,回怼说:「等等,怎么就你们?我们也在啊!」于是大家开始吵这集到底是更像在影射 Kalshi,还是 Polymarket。典型的加密圈子,为一些根本不重要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。! }3 I0 w- P9 d6 l8 B5 Y' [
7 Q! y- t' d& i
不过,你们真的有人看过那一集吗?6 T% A. t# x2 R' } i8 o
, k0 C! Q$ M+ d8 |! c( W
Arthur:那一集?我没看过,但现在我想去看看了。 h2 {' S* t% w1 K2 O- j% ?: J
$ o* l' a+ B4 S; W5 m+ F' |: @! iTom Schmidt:我看过几个片段。我觉得可能比起真正去看这集动画,更多人只是看了推特上的那几条吵架帖。 ) H9 E7 `" u m " V- y4 S" j$ S5 m* C( JHaseeb:没错,完全正确。数百万人都在围观 Polymarket 和 Kalshi 的互怼,但现在感觉这已经成了一种「阵营之争」,有点像当年的比特币派和以太坊派。问题就变成了:Kalshi 到底算不算真正的「加密」?他们是不是「正统」?- F' b7 Y' w# g5 v
6 ^4 V% p$ p- k1 y0 C0 E
Arthur:那你们来给我们科普一下,这两个平台的核心区别到底是什么? 6 w1 Q9 l9 k0 {/ k3 Z: y ' b8 [: I2 g' Q- [) d8 M& |& `- vHaseeb:Polymarket 是完全链上的,它在 Polygon 上,从第一天起就属于加密原生。而 Kalshi 则是一家美国合规公司,它是第一个和 CFTC 打官司并且最终在上诉法院胜诉的团队,正是靠它,美国才真正允许了预测市场。行业其实应该感谢 Kalshi,因为没有他们打这场仗,预测市场可能至今还不合法。 + o- t: X x. y/ b2 ~" R / m( Y$ }' O u% f; `0 D但 Kalshi 从头到尾都是链下模式,他们大约一年前才支持美元入金,最近才开始上跟加密相关的市场。但本质上,它并不是加密项目。3 T/ d: i; M8 e- c0 g
2 j, m' b C3 h4 Q. \不过,他们最近雇了不少加密 KOL,比如 John Wang 和 Ultra,来帮他们在加密社区讲故事。毕竟相比 Polymarket,加密用户对 Kalshi 一直更怀疑。现在 Kalshi 的姿态是:不,我们也是加密,我们爱加密,我们就是加密社区的一份子。2 W4 ]3 F6 e, [& e. D) ^2 B7 f
- O2 \/ ^9 g0 D" j* w3 O
Tom Schmidt:但这点让我觉得怪。比如他们刚宣布上周的交易量超过了 Polymarket,可要看市场构成,95% 都是体育博彩。那问题来了:加密用户真的那么重要吗?值得为这部分流量去打一场「生死战」吗?看起来他们自己做得也挺好啊,我没太明白为什么要把「加密阵地」当成必争之地。 2 _5 x3 F4 a; f7 v$ e K3 p+ i6 y. V/ a+ s. s' m% h
Haseeb:我觉得原因有三点。6 k% j: \( Q/ ^+ e9 s7 K9 g
# ?/ d$ o$ l. p% J第一,Polymarket 的市场对 Kalshi 来说确实很有价值,他们当然希望能把那批用户吸走。 * o: u% f `4 p& o8 v4 Y7 r; S4 ~. e4 f
第二,大家也知道,加密交易者什么都敢玩,只要你能把东西搞得有趣、有波动性,他们就会上来。 * _' }3 m7 r. S" ?3 P ' J( [) B! }" t# O第三,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叙事问题。加密叙事太庞大了,Kalshi 也想分一杯羹。0 W+ S2 {' u7 k, A1 T4 @
' {8 h6 G0 I* s6 N' C! }% y
Tom Lee:我还要补充一点:Polymarket 在解读大选这件事上,作用是关键性的。记得上次总统大选吗 Polymarket 的预测结果在选举人团里把每个州都预测对了,没有其他机构做到这一点。所以华尔街现在怎么看未来的预测市场?很可能下一次大选,Polymarket 上的下注规模会是上次的 20 倍。- m3 N- Q$ y# N6 ?0 O, x% [
& [6 e: u% z2 o* i# v5 b% |
这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认知。像高盛现在都会在研报里引用 Polymarket 的预测市场数据。不光是美联储行动、ZF停摆这些大事件,像我们 Fun Strat,其实已经用 Polymarket 很久了,非常有用。体育博彩当然大,但别忘了体育可以被切得很细,有地方联赛、微型赛事,潜力也很大。 {3 S, p; h, D
2 j8 v( |. }5 I9 `. ?' ~Haseeb:那在华尔街你们具体会怎么用 Polymarket? & q0 ?0 S* S: L+ Y4 K8 \- B: S4 C# g2 ]* Z- e% }8 K/ S: H
Tom Lee:我们经常用。举几个例子:比如「美国ZF停摆是否会在 6 月前结束」;比如对美联储理事 Lisa Cook 的预测;再比如「鲍威尔是否会在 12 月仍然担任美联储主席」;还有一个很活跃的市场是「到 2025 年 12 月,美联储主席的提名人会是谁」。这些市场的信息都是实时的。比如某段时间 David Zervos 的呼声很高,但后来又没了。这种动态就是典型的「群体智慧」,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,华尔街很依赖这些数据。" x' f5 A' M% n/ m) k8 X
3 w; z9 W4 _$ Z4 J8 A
Haseeb:我完全同意。 1 D u! [9 Y# _4 R, H1 x ) t3 w4 w3 T" d5 ~" [: ITom Lee:当然我们自己不会下注。$ d. |8 M6 I2 a1 i
1 \3 N# e( p0 Y- K* d7 `
Haseeb:对,你们不下注,但你们的客户会用这些信息。这其实也是预测市场最重要的意义。绝大多数真正从中获益的人并不是下注者,而是使用信息的外部群体。也正因为这种信息外溢效应,预测市场才有巨大的社会价值。 2 U' o+ \" ~3 G9 C" E: P* z' w% S
Tom Schmidt:我觉得,从根本上说,预测市场更接近社交网络,而不是交易。! k/ G* K& Z! s, T; M# B& k
8 n2 X m( P, A: r( i, t, m$ O
Haseeb:什么意思?6 d/ a) y; m4 @$ v
% Q& ^4 b' R7 D, z4 Z. Z/ ?. ?$ ~! v
Tom Schmidt:比如说泰勒·斯威夫特订婚的那个盘口,有人显然用内幕消息下注,结果赚的钱其实不多,也就几万美元。3 O5 }! K0 s% E1 X
" n$ W( }. f' C- x3 UHaseeb:有人用内幕消息赌泰勒·斯威夫特什么时候订婚? ! I& B$ p6 {* j$ b5 t9 u) R8 Y8 s, o: Y6 p m
Tom Schmidt:对,说她会在某天订婚。很明显有人提前一天就知道了,从盘口走势上能看出来。最后他就赚了几万美元,不算什么大钱。但这件事被全世界的媒体报道,相当于花了一万块钱买了上千万美元的bao光。这更像是社交网络的病毒式传播,而不是交易本身。6 U3 P" Q& }% L$ ~. w
; R" u8 v9 K) D& h t8 R1 e
真正重要的不是下注,而是有人证明了自己掌握内幕消息,然后这事成了全球新闻。对我来说,这更像媒体和社交网络,而不是纯粹的DB。下注只是后台引擎,最后的结果却是媒体效应。这就是预测市场有点奇怪的地方,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加密的范畴。 ; Q/ A" e& F- Q) i; @ . s% n/ m. D a$ G7 g& j: oArthur:所以 Polymarket 才要发币? ) X, M% P& Q5 Z" J* i" Z' J7 j. P& L- _' F3 T6 ~
Haseeb:嗯,目前有传言说 Polymarket 可能会发代币,但还没确认。现在也有报道称他们在融资,估值大概在 80–90 亿美元之间,彭博也报道过,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。 % @; ]4 J1 V& [( i% k$ _1 \6 _ ! i6 o" x2 S5 f" I" W另外,预测市场的影响是双向的。它不仅会制造新闻、把盘口走势变成话题,也会反过来影响现实。比如今年早些时候 WNBA 的事,场上被人扔过。当时盘口甚至开了「今年还会不会再有人往场里扔」,这简直就是在变相悬赏。幸运的是,现在没继续下去。但这种古怪的事大概率还会发生。' A7 @+ l* p5 y/ r
* k1 V& w3 W) j9 J
我觉得下一次美国大选时,Polymarket 不仅仅是提供信息,而是真的会对选举产生影响。因为盘口的走势会影响选民是否出来投票,甚至影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。比如党内有人可能会说:「别管民调了,你看 Polymarket 的盘口吧,你该退选了,不然会拖累我们的人。」所以我猜 2028 年时,预测市场的流动性和信息质量会真正重塑ZZ格局。 0 R6 a, ] ?: t; U v/ B( U" y: O3 m$ Y, K5 t5 O8 P
Arthur:那可能会多出一些ZZ类 meme 币,可以对冲,还能玩各种花样。5 m! B. N+ b u) {! r* t' u, V6 H
; P) G! b" h! q) CHaseeb:对啊,表达同一个赌注的方式会越来越多。好,那我们聊聊 Zcash。最近 Zcash 忽然热了起来。Zcash 是隐私币里比较 OG 的项目。最知名的隐私币是门罗币,它现在是使用最广的隐私币。第二大就是 Zcash,Zcash 最早是一帮教授开发的零知识证明协议(ZeroCoin),后来演化成 Zcash。它既支持透明转账(非隐私),也支持屏蔽转账(隐私)。最近 Zcash 有点复兴的意思,尤其是打出了一些 Gen Z 风格的营销。以前它更多是「加密大叔」的爱好,现在突然开始对年轻人做市场。 , G' N# b7 Y5 O1 U% \$ t+ C9 Z9 {$ o4 E+ ?& W# U' \. v, b C
Tom Schmidt:Tom,你怎么看隐私叙事?毕竟现在有人批评以太坊没有隐私。- l. V* L3 ^; \- d" x& j
, y5 c2 P2 K$ _4 R( u
Tom Lee:我觉得隐私很重要。实际上,ZF机构有时自己也会用门罗或 Zcash 来做支付。所以它确实有真实用途。当然,很多人并不在意隐私。调查显示,年轻人宁愿把数据交给科技公司,也不想交给ZF。所以隐私未必是钱包唯一的卖点,未来在 AI 和机器人横行的时代,大家还需要其他形式的保护,比如证明你是真人(Proof of Humanity)。光是这个用途,就已经越来越重要了。 : [. Q# c+ N5 c! t" w " ?3 @( g6 N5 u) QHaseeb:那你怎么看专门的隐私币? % p4 _) I4 H8 f( Q4 S) e8 j& L( C6 T
Tom Lee:我觉得它们确实能用。我甚至和一些ZF机构的人聊过,他们自己也在用。既然连ZF都觉得有价值,说明它真的有用。' F1 A6 q# _; w7 T# P8 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