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论坛

标题: NBA巨星球员——厄尔·门罗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天策-思思    时间: 2016-2-21 21:48
标题: NBA巨星球员——厄尔·门罗
本帖最后由 天策-耀山 于 2021-10-8 12:19 编辑 5 }8 V1 }6 e% W

# y7 F" c& M* u& g* a[attach]4293672[/attach]/ o9 u4 u, V& v5 g0 g  q* U0 u

$ A, G8 @' g8 u- t( I
, ~8 }6 }- |0 |: i基本信息
9 e3 V: k. h& m0 x9 q7 A3 ?
9 M4 `+ K% ?7 W9 R0 Z- b
中文名称:维农·厄尔·门罗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外文名称:Vernon Earl Monroe
& W0 q+ {$ d* ^4 {出生日期:1944年11月21日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别名:珍珠厄尔1 q3 U. a( ?0 m& T; e1 r$ L; p
所属运动队:子弹队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国籍:美国
- P+ d) q. z8 j+ W5 ]主要奖项:1973年率队获得NBA总冠军
( L2 t" k  m7 i- p8 S1 o, e
9 Z  `8 ?1 m0 F& D# `  T6 I  I/ E) `; Z( B6 M/ D2 _$ o: [# t

8 N$ z6 w+ V' b( G* w/ ^- r$ d, s! B: x7 z6 W/ I
     

厄尔·门罗,全名维农·厄尔·门罗,1944年11月21日出生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,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,人称"珍珠厄尔"、"黑色魔术"或"黑耶稣",NBA50大巨星之一。

2 C2 s2 Z) [6 U8 l
  1967年,门罗在选秀中以第一轮第二顺位被NBA巴尔的摩子弹队选中,之后夺下了当年的NBA最佳新秀奖。1971年,门罗被交换去纽约尼克斯队,在那里,他和沃尔特·弗雷泽组成传奇后场,拿下了1973年NBA总冠军。1980年,门罗因膝盖受伤退役。1990年,门罗被选入篮球名人堂。
  L6 D' Z1 O6 G$ z' k- Y% M1 d4 v; x, B4 }( ~% {
  1980年,门罗因为严重的膝伤宣布退役,膝伤一直伴随着他的整个职业生涯。职业生涯共出战926场,得到17454分,场均18.8分,送出3594次助攻。
! d* N( U$ |1 q$ O9 Q& T2 N4 `' i) I2 t
  厄尔·门罗退役后,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担任过解说工作,还做过很长时间的MSG篮球赛事出镜评论员,还担任新泽西城市发展公司的总裁一职。- t  y' n) g% q4 _7 K3 s: v3 h

2 u9 Y5 Q& x% i. z  厄尔·门罗积极参加到很多社区事务与项目中,包括总统身体健康与保健委员会、皇 冠高地青年集团、文学援助基金以及哈莱姆青少年网球计划。他的这些赛场外活动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,包括哈莱姆职业精神奖、美国青少年最杰出模范奖、青年男子基督教会公民奖以及年度最佳纽约运动员奖。
$ [1 C$ w/ o; n6 S+ J
' T! f: F7 `4 Q2 j1 H9 O0 K; z  x  在娱乐界,厄尔·门罗组建了几个声乐队,创立了一家唱片公司华美珍珠唱。
' r7 b  w& I4 d( b, O. o
9 J& j1 ~+ ^: U6 d9 |& {  厄尔·门罗,他是在魔术师约翰逊之前的一位NBA魔术师,门罗当年有"黑色魔术师"之称,另外还有一个绰号叫"黑珍珠厄尔"。门罗是是NBA中较早的将街球技术带入联盟的球员之一,他就是NBA里转身过人的开创者,那个年代门罗眼花缭乱的控球和一对一的进攻技术,总是让球迷大呼过瘾。正是门罗,让球迷看到了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篮球表演;也正是门罗,让街头的黑人篮球元素被NBA接受
) t8 C- K/ T1 F6 m% b  @2 r: A: R+ ~) T# D2 ]- ^; o& j4 a

+ ]6 {$ H- P! x0 V. Y* h; C2 p* u2 P3 P* @

8 Q- r. ]* y) F7 v/ F2 k  a% M! Y' b, ?% Q7 O% U




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s://www.tcelue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