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惠论坛

标题: 比特币迎来最强月份!11 月平均回报率 42.5%,年底 BTC 仍有望冲上 15 万美元?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天策小编-哈尔    时间: 2025-11-2 14:13
标题: 比特币迎来最强月份!11 月平均回报率 42.5%,年底 BTC 仍有望冲上 15 万美元?
[attach]4851284[/attach]

/ T3 U; ?9 Q3 X& u' R  `4 D" U) K- g" P* }5 [' e3 A4 f- |1 a

刚刚过去的 10 月,对加密市场而言可谓惊心动魄。月中比特币遭遇闪崩,全网合约爆仓金额高达 190 亿美元,创下近年新高;月底美联储虽如预期降息一档并宣布 12 月起终止量化紧缩(QT),但主席鲍威尔的鹰派发言再度浇灭市场对宽松的期待,风险资产普遍承压。

  [# J, ^  q2 N3 b2 H7 E9 P

尽管经历剧烈波动,部分多头仍坚信,比特币在年底前仍有望挑战 15 万美元。


2 x- a* N$ Z' u- Y4 _

根据 2013–2024 年的历史数据,11 月历来是比特币表现最亮眼的月份,平均涨幅高达 42.5%。

若历史重演,以当前约 11 万美元 的价格计算,比特币理论上仍有潜力冲向 15 万美元甚至更高区间。


1 Z" \, Z3 \: t5 ^& V  Y0 x

美中关系缓和:

特朗普与习近平在韩国会晤后,双方达成初步协议。美国同意削减部分对华关税,换取中国打击芬太尼、恢复大豆采购并暂停稀土出口限制一年。

这一转折被视为化解 10 月市场闪崩导火索的关键,提振全球风险偏好。

$ T: v+ A3 y+ C! Y, W

美联储政策拐点临近:

虽然鲍威尔强调“降息并非必然”,但市场仍预期 12 月降息概率约为 63%。同时,终止缩表(QT)的正式落地,被视为流动性回暖的重要信号。


7 {) f. G; x8 t7 L) s6 ]

美国政府关门已进入 第五周,两党在预算案上依旧僵持,若持续延宕,将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资产的波动。

9 w, R- }5 k1 m* L$ U- Q8 ?) H0 W

此外,加密分析师 Murphy 指出,目前比特币 5% 价格区间内的筹码集中度达 17.6%,创两年新高,显示筹码正在快速堆积。一旦价格出现突破或回落,或将引发连锁反应,放大波动。


8 C, X$ E" p7 J4 p& ~

当前市场正处于多空分歧加剧的阶段:

) L- k5 h8 N  `# @5 O

利多方面:季节性规律、宏观宽松预期、美中缓和;

' i" a! g2 ^1 o$ n/ B" {

利空方面:财政僵局、政策不确定、资金面仍偏紧。

% ?. C* ~8 q2 q3 E3 X. g

若流动性恢复、宏观风险缓解,比特币年底前仍有机会向 15 万美元目标区间 发起冲击;但若美债与美元再度走强,或将令行情提前降温。

  t6 ]. S6 Q8 y

11 月历来是比特币的“黄金月”,但历史并非保证。面对潜在剧烈波动,投资者更需谨慎布局,做好仓位与风险控制。


6 [0 E' p2 C- }3 K. z: c& s+ d  J3 Q3 F; e; g& Z

作者: 当你老了    时间: 2025-11-2 16:16
这个新闻也是可以好好看看了解下的了,感谢分享的!
作者: rainwang    时间: 2025-11-2 17:40
有人可是看好百万美元的呢,是真的吗
作者: 22301    时间: 2025-11-2 20:02
这个估计是冲击不上去的啦。
作者: jackcool1011    时间: 2025-11-2 21:56
虚拟市场必须冲击,特别是头羊比特币
作者: 舞出精彩    时间: 2025-11-3 12:43
最强月份的话还是就是11月份的呢
作者: g9527    时间: 2025-11-3 20:30
历史数据看看就好,这行情谁敢梭哈谁就是真勇士
作者: 右耳    时间: 2025-11-3 21:16
BTC疯狂!准备好了吗,15万美元冲击就在眼前
作者: 赚钱小样    时间: 2025-11-4 09:23
看来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高的。
作者: 爱美的女人    时间: 2025-11-4 21:55
居然也是要在看一下是会有最强了
作者: 小作文    时间: 2025-11-5 01:14
这月比特币要是真冲上15万就梭哈了
作者: 右耳    时间: 2025-11-5 14:59
11月真香啊,btc加油冲
作者: whywhy    时间: 2025-11-5 21:53
希望比特币能继续火!赚翻了




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(http://www.tcelue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